【直播DC2020】圓桌討論: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上下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2020年9月17-18日,由BioBAY聯合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共同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DeviceChina2020)于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今年,論壇以“拾級而上,器程新征”為主題,持續關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生態發展、行業政策的最新變化;從政策法規到投資并購,從經驗總結到宏觀展望,在兩天的行業思想盛宴中,多位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領軍人物帶來了最優質的分享、最激情的討論,以最專業的視角,探討產業布局新模式、探索后疫情時代行業發展新機遇。
在9月17日的主會場上,在聚名創投管理合伙人郭華的主持下,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奚廷斐,漲元資本投資董事張弛,上海以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莉,895醫療健康孵化器/普健濟康醫創基地總經理張捷共同參與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上下十年的回顧與展望”的主題討論。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上下十年的回顧與展望”的主題討論現場
以下為圓桌討論概要:
郭華:DC會議從2010年至今的10年里,有10個不同的主題,請各位嘉賓選一個主題,講講這方面的感觸。
奚延斐:5年前在做DC報告時,已經感受到后面5年是醫療器械發展的黃金時期,現在來看仍然處于黃金時期,未來如何尚未可知。目前我的感受是,中國確實應該發揮自主創新的精神,在世界能占領一席之地是我們的驕傲。
張弛:第一次參加DC應該是2013年,這期間看著BioBAY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每年DC會議都有很多的醫生,他們知道天然的需求在哪兒,什么樣的產品能夠滿足臨床的需求。
王莉:我們現在是Device China,我的關鍵詞是China Device,只有了解一個行業的發展歷史才能了解未來的發展趨勢。Device China請準備好迎接更多的上市公司,它們會逐漸成為平臺公司,在內在的基礎上進行再孵化,去收購很多邊緣型公司。
張捷:我選擇創業家精神。何為企業家精神?我的理解是必須要有追求有擔當,有強烈的成功動力。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要組建好團隊,要有創新的思維和心態,打造一個好的企業文化,不斷的自我革新、自我優化。
郭華:10年前我們可能想不到2020年是這個樣子。奚教授,醫療器械從無到有,從低端到高端,從仿制到自主,您覺得未來行業自主創新方面會是什么樣的情況?能否從國家、產業方面給我們做一些分享?
奚延斐:首先從國家的角度,我國對醫療器械創新,特別是一些卡脖子技術確實是非常重視,這也將是“十四五”期間將投入資金解決的問題。未來10年,醫療設備的創新可能會是影響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原地踏步的企業或將被淘汰。以支架為例,之前強生占據了中國的市場,后來中國本土產業得到發展,產品得到全面推廣。目前的支架市場發展比較成熟,一個支架的價格可能是在700到1000塊之間,但是如果沒有創新維持現狀,發展會比較困難。如何提高它的性能,走在國際前列,這是值得思考的。
郭華:王總,您過去10年與海外企業有非常多接觸,能夠從合作競爭上給大家分享一下經驗?
王莉:我們現在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直接和海外的IP團隊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除此之外,中國本土的創新我們也盡力打造這樣的一個環境。我們是雙驅動,一方面是海外的技術部分,另一方面國內也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我們的優勢可能就在于8年海外創新醫療器械投資過程中,看到的創新方面的東西會多一些。
張弛總私下給我一個特別高的評價,說我們這個模式屬于教科書式的模式,一方面合作創新,一方面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摸索,這也推動了同行全力往前走。希望我們這個團隊能夠繼續在這個領域摸索出一條可行的、可實現的一條道路,未來在Device China 20年、30年的時候還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
郭華:張捷總,對整個醫療器械未來,創新是一個主題詞,您從2011年開始做孵化器的創新,為什么這么考慮和設置呢?另外,中國的醫療器械自己上市看起來規模不夠,你在孵化這些項目時是如何考慮的?
張捷:如果說過去10年是模仿,未來10年則要有創新能力。未來,我更看好疾病早期的篩查、疾病的預防、干預以及康復為主,我的孵化器主要關注疾病治療的這些領域。
自主創新聽起來很時髦,依據我們的政策體系、文化、對疾病健康的認知,在這個大的環境里面開發自己的產品。我們最近投了一個做機器人的公司,中國有那么多患者、醫生,能不能開發出跟達芬奇不一樣、符合中國市場的性價比高的機器人?我們帶著團隊不斷走訪華山醫院、中山醫院、瑞金醫院等等醫院,向臨床學習,向實踐學習,沉下去是真正創新之本。水淺的地方沒有大魚,一定要真正沉下去,踏踏實實干才有可能做出偉大的企業。
郭華:張弛總,疫情是危也是機,現在IPO這么火爆,應該是一個機,中間有沒有危?
張弛:疫情的變化給大家來思考的時間。這個浪潮才剛剛開始,應該會有一大批有平臺性的醫療器械公司催生出來,整個生態圈會變得很大??傮w來說,在醫療器械相關技術方面和國外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可以向全世界尋求解決方案,向海外的老大哥學習、向醫生學習;有沒有可能通過自主研發設計,在概念已經成熟的情況下形成一個適合中國人的IP;通過不同形式,通過收購,通過許可,再進行中國化的研發升級來服務中國。
備注:以上演講摘要,根據現場實錄整理,未經嘉賓審核。